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 科技赋能蔬菜土特产增值
近日,《首席专家谈农技》直播系列活动【蔬菜土特产专场】在韶关市新丰县佛手瓜基地成功举行。本期节目聚焦蔬菜土特产品牌打造,邀请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蔬菜产业创新团队首席专家谢大森、栽培岗位专家张白鸽、病虫害防控岗位专家佘小漫,深入田间地头,解读“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全链技术。
节目现场。
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蔬菜产业创新团队依托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组建,拥有国家蔬菜种质资源中期库华南分库、广东省蔬菜新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等12个科研平台。同时,整合华南农业大学、省农科院植保所、省农装院、市农科院等优势力量,形成“1位首席+8位岗位专家+3个综合试验站”的协同攻关格局。团队围绕品种培育与改良、绿色高效栽培、病虫害绿色防控、机械化采摘、产业经济等全链条设置岗位专家及粤东、粤西、珠三角试验站,形成“科研+示范+推广”三位一体模式,为广东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硬核科技支撑。
蔬菜创新团队聚焦广东蔬菜“五难”:一是200+地方品种杂乱退化,急需提纯与良种选育;二是高温高湿致北方未见病虫频发,绿色防控缺技术;三是一年3-6茬连作障碍重,肥药过量;四是湾区高端市场要品种差异化、产品优质化,现有标准缺位;五是丘陵田块小散,机械化采摘率低。构建“品种改良—绿色栽培—智能防控—标准制定—机械装备全链攻关”体系,为广东蔬菜高质量发展提供硬核科技支撑。
田间的佛手瓜。
谢大森首席从种质资源精准收集、分子身份证构建,到原生境保护+科普园建设,系统阐释了“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产业升级”四步闭环。现场还展示的即将发布的新丰佛手瓜品种标准与质量分级体系,将更好服务地理标志农产品。
节目现场。
植物保护岗位专家佘小漫研究员现场剖根查病,指出高温高湿条件下病虫害容易叠加发生,提出“清园+生物防控+高效低毒药剂”组合策略:要注重雨前雨后抢晴防控疫病,使用银黑双色膜阻遏蓟马入土化蛹,投放捕食螨防治红蜘蛛等。针对佛手瓜疫病、白粉病、霜霉病及蓟马、实蝇等高发病虫害,佘小漫提出“一病一策、一虫一技”。
专家现场“问诊”。
栽培岗位专家张白鸽研究员针对广东高温高湿、根系易涝难题,提出“深沟高垄+定向补钙+叶面急救肥”三位一体方案,通过选苗、深沟高垄、有机肥定量覆盖、钙镁微肥精准补充、叶面+根际双通道养分调控等“良法”细节,指导农户降低死苗率。她强调,“品质栽培就是把品种的隐藏优点凸显出来”。
专家现场“问诊”。
在科技赋能基础上,构建"政府引导+企业运营+科研支撑"三位一体发展模式:东莞东城街道办对口帮扶新丰县黄磜镇,引进广东康展云耕等企业,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冷链分拣中心、科普馆、文创开发等项目资金,打造300亩标准化佛手瓜示范园,配套建设物联网监测系统、自动化分拣线及冷链物流中心。省农科院专家团队全过程驻点指导,实现“科研—政府—企业—农户”四方联动。目前基地吸纳本地劳动力百余人,产品直供深圳、东莞高端市场,佛手瓜粽子、月饼、挂面等深加工品同步上线电商平台,佛手瓜抱枕、钥匙扣、鼠标垫等文创产品成为爆款伴手礼。
佛手瓜文创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