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金花

网站地图 | 简体版 | 繁體版 | 无障碍 | 手机端
手机端二维码
| 微信
微信二维码
网站支持IPv6
扎金花 > 专题中心 > 最新专题 > 广东省农房管控和乡村风貌提升专栏 > 推荐阅读

青砖星火,徽瓦新花!韶关乐昌市大坪村发生了这些变化

时间:2025-08-22 09:20 来源:羊城派
字体 分享到:

  青砖叠映,星火不灭;徽瓦层覆,新花正发。走进韶关乐昌市梅花镇大坪村,时光仿佛在此处交叠——百年宗祠静立如旧,光伏新板映日生辉,沥青村道如墨带绕翠微。这座曾经隐于粤北山褶里的古村,正以“红魂、古韵、绿脉”执笔,落墨于“百千万工程”的宏阔画卷,焕发出“青砖不改其厚、星火终可燎原”的时代新韵。

图片

大坪村焕发时代新韵。

  “从前这条路,窄得车都掉不了头。”村民杨大叔如今站在宽阔平坦的沥青路上,语气里难掩欣喜。从黄泥小道到水泥硬底,再到如今的黑绸沥青,一路之变,是大坪村从“行路难”到“车马畅”的缩影,更是“百千万工程”赋能乡村建设的真实刻印。

图片

  大坪村文昌阁(红七军伤员疗伤处)1931年邓小平领导的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七军经过大坪,部分红七军战士伤病员在此疗伤。当地村民把文昌阁称之为“红军楼”。

图片

大坪村古村落建筑群正面,大坪村现存较为完整的明清时期的古建筑群1万多平方米。

  青砖不语,却见证焕新。村委后方的荒坡变身青石小径、花影摇曳的党建公园;大石下区域曾经的泥砖房与杂草乱径,已化为整洁石板路与立面统一的雅居聚落;杨氏宗祠前近乎干涸的老风水塘,如今清波漾荷、木栏环合,与彩绘墙影相映如画。沙村广场也从赤膊泥地变成开阔平整、绘满红色故事的文化展场。155处“四小园”星星点点散落村中,番茄攀架、月季倚墙,一步一景,俨然古韵今风交融的田园诗笺。

图片

杨氏宗祠前的老风水塘近乎干涸。

图片

如今的老风水塘清波漾荷、木栏环合。

图片

原来的大坪村小门组村道。

图片

经整治后,荒坡变身青石小径。

  星火赓续,点亮来时路途。大坪村的红色血脉,深植于1928年烽火岁月——敦素斋内,朱德、陈毅曾在此运筹帷幄;文奎楼中,邓小平、李明瑞紧急会议的场景仿佛未远。更令人动容的是,廖聪济祖孙三代九十多年如一日守护李谦烈士墓,忠魂守护已成村庄的精神图腾。2019年,杨氏宗祠、敦素斋等被列入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青砖瓦房间,革命记忆可触可感,星火于此生生不息。

图片

大坪村杨氏宗祠

图片

  大坪村新书房(原名敦素斋),朱德、陈毅等革命前辈在大坪村休整时的住处。1928年,朱德、陈毅等革命前辈率部在大坪村休整,并在文奎楼策划湘南起义。

  徽瓦新花,产业萌发绿意。绿源蔬菜合作社的大棚中,豇豆垂挂、青瓜累累,年培育菜苗超两万亩,带动千户农人共同前行。而真正让村庄与现代能源对话的,是屋顶上成片的光伏蓝海——292.9兆瓦的年发电量,不仅为村集体增收超13万元,更点亮绿色经济的前路,助推2023年全村销售突破400万元、集体经济超81万元。传统业态与新产业模式,正如老树新花,共织乡村振兴的锦绣图景。

图片

大坪村“百千万工程”产业项目:特色作物示范基地。

  青砖仍旧在,星火未曾熄;徽瓦映新日,花开又一春。大坪村,这个粤北古村落,如今正以破茧之姿、蝶变之态,在红色基因、古村风骨与绿色产业的交融中,书写出一卷属于新时代的“山村焕新记”。

图片

村委后方依托“百千万工程”建成的党建小公园。

图片

图片

大坪村改造前后村容村貌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