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香飘满野,“粮”辰好景时
七月的岭南,骄阳似火,稻浪流金。一幅幅壮美的“夏收画卷”正在南粤大地徐徐展开,田间地头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与忙碌。良种良法保驾护航,智慧农机大显身手,“百千万工程”动能澎湃,共同奏响了今夏最动听的“丰收进行曲”。让我们跟随镜头和脚步,一同感受这份沉甸甸的“夏收硕果”!
清远
7月以来,清远百万亩早稻陆续进入收获期,目前收割进度已达75%,晚稻育秧折合面积超80万亩。作为农业大市,清远将粮食生产放在首位,通过多项举措保障夏粮颗粒归仓,助力“百千万工程”推进。
清远构建了完善的农机服务体系,搭建“市级农事服务中心+县级农业生产托管运营中心+镇级服务中心+村级托管员”四级服务协办体系,并组建成立了3个省级区域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4个市级区域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组织各个县(市、区)成立了9个区域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和8个常态化农机应急作业服务队,为广大农户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农机服务支持。
清远深入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积极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不断提升农业生产能力。目前,清远市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7.92%,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50.17%,水稻机收平均损失率1.99%。
为破解种粮农户“看天晒粮”难题,清远大力推进烘干设施建设,多个现代化烘干中心相继落成并投入使用,烘干能力大幅提升。2022年以来,清远市烘干产能从1900吨增长到4840吨,烘干率从12%提升到30.25%,年平均增长5个点以上,为全市粮食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目前,清远市现有烘干中心69个,年烘干粮食能力超21.78万吨,科学分布在39个镇,其中拥有2个以上烘干中心的镇16个。同时,清远大力推广新型烘干技术。全市环保热泵型烘干机数量占比接近50%,生物颗粒经济型烘干机占比35%。
河源
位于东源县柳城镇下坝村万绿智慧农场的农田里,多台无人收割机正开足马力抢收早稻,标志着当地夏粮收割全面展开。据当地农业部门预测,今年万绿智慧农场水稻亩产达600公斤,迎来又一个丰收年。
万绿智慧农场是广东省规模最大的高科技农业示范基地,农场集成物联网、北斗导航、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水稻“耕、种、管、收”全流程无人化作业。
目前,该农场是广东省技术最先进、规模最大的水稻智慧农场,农场面积辐射周边超过1万亩,其中1500亩为无人化核心区,配备无人驾驶旋耕机、插秧机、收割机等智能农机,通过云端远程操控,效率较人工提升50倍以上。
由上坝村、下坝村组成的智慧农场,团队进驻开展种植后,连续四年水稻单产均超过500公斤每亩。其中,2024年该农场平均亩产达587.5公斤,较普通水稻增产11%,人工成本降低30%。此外,通过实时监测土壤、气象及病虫害情况的方式,以及优化无人机巡田管理,配套电气化烘干、冷链仓储等设施,推动绿色农业发展,并托管周边3万亩农田,带动村集体年收入。
惠州
盛夏时节,惠州惠城区7.0033万亩早稻进入收割期,预计8月初全面完成。横沥镇田间收割机轰鸣,金色稻浪翻滚,呈现出一派丰收景象。
此次夏收亮点纷呈。科技赋能成效显著,种粮大户郑松贵实现全程机械化种植,湿谷亩产达538公斤,政府补贴助力农机升级。横沥镇洋圳村1700亩示范片推广“青香优十九香”等优质稻种,农技培训覆盖132人次,发挥了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社会化托管服务让200亩规模种植户林朝平省心省力,实现“专业人干专业事”。同时,6000亩稻田实现统防统治,病虫危害损失率严控在5%以内。
硬核支撑体系为丰收保驾护航。良种先行,推广21个水稻优新品种,示范种植2000亩高产田;技术护航,发布9期病虫情报,推广绿色防控与化肥减量技术;单产提升,实施粮油规模种植主体专项后,玉米鲜苞亩产达1150公斤。
农民们收获满满,从选种到收割都有专家指导,种田更有底气,托管服务让经营更专注,效益良好。下一步,惠城区将持续强化“良田+良种+良法”配套,筑牢粮食安全防线,让更多农户享受现代农业科技红利。
江门
江门各地早稻迎来丰收,收割工作有序推进,同时农户们也在为晚稻种植做准备。
台山市的广东供销天禾台山育秧中心,首批水稻喜获丰收,平均亩产900到1000斤,实现育秧全过程自动化、智能化,秧苗成活率超98%,水稻抗病性、抗倒伏能力强。
新会区司前镇兴篁村,农户全程机械化抢收,耕户谭伟堂称平均亩产1100斤湿谷,比往年每亩增产约100斤,同时农户们抓紧为晚稻抢种做准备,7月中旬完成早稻收割。睦洲镇种植户明叔的 122亩水稻生长态势良好,虽遇强降雨但管理到位,预计湿谷亩产1100斤左右。
恩平市沙湖镇南塘村,连片水稻成熟,多台收割机同时作业,一天可收割百亩。当地采用密植插秧技术,每亩株数从1.2万株提高到1.6万株。恩平早稻播种面积超21万亩,预计产量7.83万吨,相关设施充足,保障新粮收储。
广州
盛夏的广州夏收工作如火如荼,交出了亮眼的“丰收成绩单”。
从化区万亩良田进入收割季,政府从政策、技术、水利等多方面护航丰收。鳌头镇新村村的收割机高效作业,中塘村育秧基地有序开展育秧各环节,高级农艺师现场指导,为水稻产量和质量打下基础。
增城区早稻收割近尾声,上半年粮食播种面积8.1万亩,其中水稻7.46万亩,预计粮食总产量2.8万吨,面积和产量同比分别增长3.0%、3.7%,早稻亩产约349公斤,同比增产1.2%。区农业农村局提供全方位技术保障,机械化普及提升效率,夏粮收购行动也已启动。
白云区供销社农业基地率先丰收,粮食春播约4100亩,早稻2900亩。江高镇峡石村的早稻亩产预估450公斤,种植的“珍桂”品种将送往国家储备粮仓。从春耕到收割,智慧农机全程护航,多地正抢抓农时收割,预计7月底完成,确保颗粒归仓。
稻香里的希望,正在岭南大地生生不息,绘就着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崭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