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金花

网站地图 | 简体版 | 繁體版 | 无障碍 | 手机端
手机端二维码
| 微信
微信二维码
网站支持IPv6
扎金花 > 数据发布 > 农情预警

农作物病虫情报(2025年第16期):晚稻中后期病虫发生趋势预报

时间:2025-09-23 16:53 来源:广东省农业有害生物预警防控中心
字体 分享到:

已编辑图片

第16期

广东省农业有害生物预警防控中心                  2025年9月23日

晚稻中后期病虫发生趋势预报

  根据我省晚稻病虫源基数、病虫发生规律、作物布局、栽培管理和气候特点等因素综合分析,预测全省晚稻中后期病虫害总体中等、局部偏重发生。

  一、发生趋势

  稻飞虱:偏重发生,略轻于去年。发生面积800万亩次。

  稻纵卷叶螟:中等、局部偏重发生,轻于去年。发生面积550万亩次。

  钻蛀性螟虫:中等发生,以二化螟为主,大螟混合发生,三化螟在粤西、粤北局部地区发生。发生面积230万亩次。

  稻粉虱:粤西及珠三角地区局部地区中等发生。发生面积60万亩次。

  稻跗线螨:中等发生。发生面积80万亩次。

  纹枯病:偏重发生。发生面积800万亩次。

  稻瘟病:偏轻发生,历史病区、感病品种上中等发生。发生面积50万亩次。

  细菌性条斑病:中等发生,在沿海及台风影响地区及部分山区偏重发生。发生面积150万亩次。

  白叶枯病:中等发生,在沿海及受台风影响地区偏重发生。发生面积90万亩次。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偏轻发生,粤西、粤东北局部地区发生较重。发生面积25万亩次。

  此外,胡麻叶斑病、稻曲病、稻蝽、稻叶蝉等在部分稻区有不同程度发生。

  二、主要依据

  (一)田间病虫基数大

  稻飞虱:9月中旬以来,全省多地监测到迁入峰,迁入虫量大、时间长、范围广。田间分布不平衡,部分地区发生较重。灯下情况 9月17-22日,徐闻、廉江、化州、电白、茂南、开平、四会、封开、曲江、仁化、翁源、清新、清城、连山、阳山、惠东、海丰、陆丰、揭西等地监测到迁入峰,单灯单日诱虫一般51-124头,高的278-575头;其中徐闻9月20日单灯单日诱虫575头,清新9月17日单灯单日诱虫532头。田间情况 9月中旬全省监测点观测圃百丛虫量平均746.8头,低于去年同期的842.4头,褐飞虱占比平均23.7%,低于去年同期的33.4%,大田普查百丛虫量平均341.6头,低于去年同期的505.1头。新兴站9月11日调查,大田百丛虫量150-500头,高的1000头;惠东站9月16日调查,大田百丛虫量一般为80-500头,高的1300头;紫金站9月10日调查,观测圃百丛虫量3440头,褐飞虱占比28%,大田普查百丛虫量一般1000-1500头,高的5000头;揭西站9月17日调查,大田百丛虫量一般200-300头,高的 1800-2000头。

  稻纵卷叶螟:9月中旬以来全省部分地区监测到迁入虫量,峰次少,范围小。田间发生分布不平衡,早插、浓绿田块发生较重。成虫情况 9月中旬,全省监测点亩蛾量平均241.6头,低于去年同期的616.7头,廉江、高州、新兴、阳春、翁源、惠阳、大埔、潮安田间蛾量较高,亩蛾量一般290-867头,高的1500-14666头。9月13-22日,徐闻、雷州、茂南、电白、信宜、罗定、清新、龙川、五华、平远等粤西和粤北部分地区监测到迁入蛾峰,单日单灯诱蛾量一般21-53头,高的108-206头。田间情况 9月上中旬全省监测点亩幼虫量平均9300头,低于去年同期的11250头,卷叶率平均1.45%,低于去年同期的2.22%。云安站9月11日调查,亩幼虫量平均401头,高的5536头;惠东站9月16日调查,亩幼虫量一般200-450头,高的700头,卷叶率一般1.2%-2.1%,高的8%;紫金站9月10日调查,亩幼虫量5000-10000头,高的38000头,卷叶率一般2%-4%,高的18%;揭西站9月17日调查,亩幼虫量一般1200-1600头,高的11000-40000头,卷叶率一般1.5%-3.8%。

  钻蛀性螟虫:粤西、粤北部分地区发生较重,以二化螟为主,大螟混合发生,三化螟在粤西、粤北局部地区发生。阳春站调查,以二化螟为主,大螟混合发生,枯心率平均0.35%,高的0.54%;惠东站9月16日调查,二化螟亩幼虫量一般180-300头,高的550头,大螟亩幼虫量一般50-100头,高的150头,枯心率一般0.5%-2.1%,高的4%;仁化站9月17日调查,二化螟亩幼虫量32-93头,高的376-590头,枯心率平均0.17%,高的2.1%;蕉岭站调查,以二化螟和大螟为主,亩幼虫量一般80-150头,高的470头,枯心率一般0.05%-0.25%,高的0.65%;潮阳站调查,以二化螟为主,枯心率0.07%。

  稻叶瘟:在历史病区和感病品种上发生较重。新兴站9月11日调查,病叶率一般3.2%-8.7%;龙门站9月15日调查,病叶率平均1%,高的15%;紫金站9月10日调查,病叶率平均3.8%,高的20%。

  纹枯病:早插、浓绿和低洼田块发生较重,当前病丛率一般5%-25%,高的40%-70%。吴川站9月3日调查,病丛率一般14.3%-27.4%,高的70%;阳春站9月10日调查,病丛率平均5.6%,高的19.1%,封开站9月19日调查,病丛率一般3%-5%,高的15%-35%。乳源站9月10日调查,病丛率平均15%;潮阳站9月19日调查,病丛率一般1.5%-4%。

  细菌性病害:受前期台风影响,沿海地区已开始发生,局部稻区发生较重。

  细菌性条斑病:高州站9月16日调查,病叶率平均3.5%,高的7.9%;佛山站9月16日调查,病叶率平均27%,高的65%;阳西站9月16日调查,病叶率平均8%,高的45%。白叶枯病:茂名站9月20日调查,病叶率一般0.8%-10%,高的30%;阳江站9月21日调查,病叶率平均4.4%,高的病叶率11.5%。

  (二)气候条件对病虫发生有利

  近期,登陆和影响我省的台风偏多,9月以来“塔巴”“米娜”先后在台山和汕尾登陆,“桦加沙”又即将登陆我省。据省气候中心预计,今年台风强度总体略偏强,终台出现在10月上中旬,略偏晚,寒露风属于偏轻年景,第四季度(10-12月)全省大部地区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台风及其环流天气利于水稻“两迁”害虫迁入和为害,也利于水稻细菌性病害、纹枯病、稻瘟病等病害的发生流行,破口期降雨不利于病虫防控施药。

  (三)栽培条件及品种抗性对病虫发生有利

  我省晚稻生育期不一,大部分将于9月下旬至10月初进入破口抽穗期,早插田块处于开始破口抽穗期,迟插田块处于幼穗分化期,桥梁田多,利于多种病虫辗转为害;晚稻种植品种多,品种抗性水平参差不齐;白叶枯病菌优势致病型(小种)以强毒菌系为主,致病力强,我省大部主栽品种对其抗性水平较低;中后期田间郁闭度高,通风透气性差,易形成高温高湿的田间小气候,利于病虫发生为害。

  三、防治建议

  晚稻中后期是产量形成关键时期,也是重大病虫集中为害时期,各地要站在打好“虫口夺粮”攻坚战、确保粮食安全的政治高度,增强防灾减灾意识,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到实处。一要做好病虫监测预警。采取系统监测与大田普查相结合、智能监测与人工调查相结合、查虫与查卵相结合的调查方式,准确掌握病虫田间发生动态和趋势,把握好防治适期和防控区域。二要科学指导病虫防控。遵循“早破口早施药,迟破口迟施药”的原则。稻飞虱要采取“压前控后”治理策略,后期要重点防控褐飞虱,防止大面积“穿顶”;稻纵卷叶螟、钻蛀性螟虫要抓住低龄幼虫高峰期适时用药;稻瘟病要抓好破口期和齐穗期两次防治;老病区及台风暴雨多发地区要做好细菌性病害的预防。三要选用高效机械,抢晴施药。推广植保无人机等高效机械施药作业,抓好抢晴施药和防效检查,漏治和防治不到位的田块要及时进行补防。施药时要做好佩戴口罩、手套等安全防护措施。四要选好对口药剂。稻飞虱可选用三氟苯嘧啶、氟啶虫胺腈、呋虫胺等药剂;稻纵卷叶螟可选用乙基多杀菌素、多杀霉素、茚虫威、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等药剂;钻蛀性螟虫可选用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乙基多杀菌素、阿维菌素、四唑虫酰胺、溴氰虫酰胺、多杀霉素、毒死蜱等药剂;纹枯病可选用噻呋酰胺、井冈霉素、苯甲·丙环唑、丙环·嘧菌酯、肟菌·戊唑醇等药剂;稻瘟病可选用三环唑、稻瘟灵、嘧菌酯、春雷霉素、肟菌·戊唑醇等药剂;细菌性条斑病和白叶枯病可选用噻菌铜、氯溴异氰尿酸、噻霉酮、噻森铜、春雷霉素等药剂。